赛乐网
sl-115107
Ta的写作
重大发现
2020-11-10 14:52:02

“妈妈……这儿有……”

 “我——听——不-—见!”妈妈在厨房里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听不到我说话。

    自从上次在《乌丢丢的奇遇》里发现“惊呆”的“呆”打成了“杲”,我看书越来越认真了,这次又被我发现错别字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鞋都顾不上穿,从房间冲了出去,差点把墙壁撞了一个坑!

    我跑到老妈面前,“呼呼”大口喘着粗气,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呼吸声跟赛跑似的,止都止不住。“这儿有错字!”我迫不及待地边说边指给妈妈看,是“廿”和“冇”。“我以为多大个事呢,大惊小怪的。”妈妈慢条斯理地说“‘廿’这个字,读‘二十’,‘冇’这个字读‘没有’。”“二十?没有?”我一脸疑惑,什么鬼嘛!“廿”字少写了一横,“冇”字少写了两横。最神奇的是,一个字居然可以读成两个字的音?我揣着满脑子满肚子的问号,查了字典才知道,“廿”读niàn,“冇”读mǎo,意思确实是“二十”和“没有”。中国文字,真是太博大精深了!

    看来,下次碰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老妈一点也不靠谱。


天晴了的时候
2020-10-15 16:08:49

当天晴了的时候,

到草坪上去看看吧:

一颗颗淘气的小水珠,

把小草当作滑滑梯。

 

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

感受雨后的凉爽气息;

太阳从云层探出头来,

给大地抹上了精致的妆容。


背书众生相
2019-09-26 09:23:46

   每天早上,在我班教室门口都要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大戏——背书。这是我们进教室的“特别通行证”。

     经过我长达三年的观察,发现班上背书的同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滚瓜烂熟型

                                                      代表人物: 舒涵    明轩  

   “来,背一下。”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们便像打机关枪似的,叽里呱啦开始扫射。对于我这种反应迟钝的人来说自然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就连一旁的“监工”刘老师也几乎被这个节奏震住了,毫无“还口之力”,几次都没插上话。你看,他们站得笔直,面色从容,盯着刘老师的眼睛,似乎能从那里获取信息。此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有一锅烧开的水,翻滚着,沸腾着,“咕咚咕咚”冒着泡泡……他们在向老师展示的同时,似乎还带着某种炫耀。

                                                                  吞吞吐吐型

                                                   代表人物:梓瑞    欣洋

 “卷我屋上……”想不起来了,怎么办呢?他们一个个望着天花板,皱着眉头,眼睛眯成了线,嘴里喃喃自语:“是什么呢?嗯……”他们用手使劲敲着脑袋,大脑飞速运转,还是没能筛选出想要的答案。

 “三重茅!”刘老师严厉地瞪了他们一样,眼神里满是警告。“三重茅,三重茅,三……”在重复了N遍后,他们还是没能顺利往下接,只得惭愧地低下头。

  “茅飞”得到刘老师的再度提醒后,他们终于顺利地到了“冻死亦足!”最后这一句响亮得可怕,整齐得可怕!

                                                               浑水摸鱼型

                                                        代表人物:枫迪   孜琪

    这部分人往往成群结队进来,没有“学霸”的“庇护”,他们是不敢单独行动的。

“开始吧!”一接到刘老师的指令,大部队便七嘴八舌地开口了,这群人则像幽灵一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在队伍的最后面,只留了一个小小的脑袋在人缝中,为他们的到校“打卡”。有时用书包作掩护,装腔作势地在里面找东西,脑袋都快钻进去了,只为等刘老师那三个字——“进去吧”。

为了真实,他们也会“咿咿呀呀”一阵乱哼,也不管自己在不在一个调上。但背到自己熟悉的句子时,仿佛装了一个自动调音器,瞬间将声音调到近100分贝,这段一过,又开始像蚊子一般哼哼,他们严肃的表情和飘忽的眼神,为他们的虚假披上了一身“迷彩”。

“进去吧!”大家一听,潮水般地往教室里涌去……

有的为精彩展示而沾沾自喜;有的为险中求胜而默默庆幸,有的为偷渡成功而暗自窃喜,不管是哪一类,都已拿到“通行证”,此时教室已是书声琅琅!

 

 


老家的“奇葩习俗”
2019-07-11 11:53:14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传统习俗:挂灯笼放鞭炮吃汤圆贴春联……然而,你知道吗,我的老家也有很多春节习俗,我保证很多都是你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奇葩习俗。

                      NO.1 —— 忌“死”

  大年初一,是绝对不能说“死”字,因为那不吉利。

  “哈哈哈!笑死我了!”我和哥哥正开心地看着漫画,只听后面传来严厉的声音:“你这孩子,说些什么?呸呸呸!”我还没搞清状况,脑袋就被拍了一下,“怎么了?”我们莫名其妙地盯着外婆。“老大新年的,什么死不死的?”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吃完饭,摸摸滚圆的肚子:“撑死——”死在还没说出口,我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捂着嘴,大脑飞速运转,也想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于是改口到:“太美味了,我都吃撑了!”哎,还真是不让人好好说话!

                     NO.2——忌药”

  新年第一天,是不能吃药的。说是新年第一天吃了药,这一年身体都不好。他们会在年前将家里的药全部扔掉,预示着来年祛病去灾,身体健健康康。如果谁在春节这天生病感冒了,他们会帮你熬姜汤,用酒擦身体,用尽各种土方子,就是不能熬药,吃药。有的老病号也会选择初一当天“禁药”,这几乎形成了一个惯例。我真就不明白了,谁说这一天吃了药一年都不安生?莫非生病还得看日子吗?我初一就从没吃药,但每年也要生病啊,人吃了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有科学道理吗?

                     NO.3——忌“打”

  只有这个习俗是我们最喜欢,并且希望天天都沿用的。因为春节这一天家长们是不会打孩子的,即使孩子调皮,最多也只是严厉的批评。妈妈常说她们小时候在初一这天是最放肆的,因为即使犯了错,闯了祸,也不会挨打。大人们认为如果这一天打了孩子,这一年他都不会省心,因此他们宁可春节当天忍一忍。呵呵,这个有点意思,如果真要这样的话,每个家长都在初一这天选择忍,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调皮的孩子了,家长省心了,老师省心了,大家都省心了。

   老家的奇葩习俗还有很多: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必须把头一年的脏衣服洗完,否则第二年运气不好;老南瓜不能在家过年,会招来病痛;春节的早餐必须吃自己包的汤圆,吃得越多,新年运气越好,还有更奇葩的,初一不扫地,因为那是“财”,屋里的垃圾越多,来年的财运就越旺……

朋友们,听了我老家的奇葩习俗,要没有被“惊”到啊,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习俗也慢慢淡了。我觉得既然是春节,就应该无所顾忌地吃吃喝喝玩玩,不要让过多所谓的“习俗”影响了我们快乐的心情,你们说呢?

 

 


洪水是个吞食魔
2019-06-11 11:30:43

 下雨了

涨水了

洪水张开大嘴巴

 

        河滩不见了

        鹅卵石不见了

        弯曲的小路不见了

        它们去哪儿了

        都被洪水吞食了!

 

       只有那艘大船,

       越升越高

越升越高

都快升到山顶了

 

洪水为啥不吃它

因为它的胃装不下了!

       


妈妈是个马大哈
2018-07-08 10:27:51

妈妈是个马大哈

 

朝阳小学五四班陈祈杭

     

   我妈妈姓杨,但我严重怀疑,妈妈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应该姓马,后来才改的姓。为什么呢,因为我妈妈是个十足的马大哈。我可不敢乱说,绝对有事实,有根据。

   我被评为班级“感动人物”,妈妈答应买本书送给我作为奖励。

   一到书店,我便直奔“沈石溪专柜”,其中《五只小狼》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看价格,吓了一跳:“26元?会不会太贵了?”我小心翼翼地对妈妈说:“妈妈,26元哟,还是算了吧。”“没问题,只要是你喜欢的书,买!”妈妈拍拍胸口。见妈妈这么爽快,我便高高兴兴地抱着书往收银台跑去……

   “26。”阿姨微笑地说。“好勒。”妈妈取下包,麻利地取出钱包,“哗”,拉开拉链,先拿出一张五元的,又拿出两张五角的,她头也不抬地忙递过来:“拿着。”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6元”。接着拉开了第二层,除了一串钥匙,分文没有,我激动的心情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别没带钱啊?”

   在我们的热切期待中,第三层拉链被拉开了,我急忙伸长脖子,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哪怕是一枚小小的硬币。看见一个小小的零钱包,妈妈迫不及待地打开,可是里面除了一张电影卡和两张发票,哪有人民币的影儿啊?  

   妈妈冲着收银员阿姨尴尬地笑了笑,又在包里东翻翻,西找找,脑袋都快伸进包里了,才在一堆“杂物”中找到了8角钱,“不对啊,我明明有30元啊!”妈妈皱着眉头,小声地嘀咕道。“刚刚20元给我买了文具盒,10元钱给我剪头发,哪还有什么钱嘛。”哎,瞧妈妈这烂记性。

  “哦——”我突然想起书包里有几块钱,本来是打算买玩具的,现在看来只有先救急了。我马上打开书包,拿出钱,放在一起算了算:“6元+5元+8角,才12元8角。”还差得远呢! “杭杭,要不,咱们明天再来买吧?”妈妈凑近我的耳朵悄悄地说。“啊?”我的心一下子跌落谷底。

  “可以刷卡。”收银员阿姨见我们站在那里进退两难,连忙提醒我们。“哦,好好好。”妈妈像看到了救星似的,再次打开包,手忙脚乱地在大小几个包中找,“这是电影卡,这是名片,这是借书卡,这是……”忙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张银行卡。

“嘀,刷卡成功。”我们拿着书和卡,灰溜溜地逃出了书店……

怎么样,这马大哈绝非浪得虚名吧!嘘!不要让她听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