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乐网
d1414
Ta的写作
车路人生
2023-11-28 14:49:10

上学的每一天,都得从车站等公交算起。

天刚刚破晓,站台上两种人最多,上学的学生和早起的老人。披着棕灰色羽毛的麻雀在地上啄食,一旦有车开来,便拍着翅膀飞到一旁的树枝上,有时也会停在那块写着“金星路口”的铁制站牌上。道路两旁的路灯经过昨晚的闪耀还没灭,一道道暖黄的光打在湿漉漉的马路上。洒水车闪着警示灯工作着,车上的工人拿着水枪左右喷洒。人行道上的环卫工低着头,弯着腰仔细地扫着落叶与垃圾,不时捡起塑料瓶装进袋子里。

站台前,不时闪过一辆辆汽车,小轿车、卡车、出租车等等,车过处,偶会传来几声急促的鸣笛,似乎昭示着驾驶人是个毛躁的青年人,但更多的是不紧不慢闪过的车影。

站台上,新来了一堆母子,孩子看上去十一二岁,带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书包塞得满满当当。母亲在一边叮嘱着“今天上课好好表现……”孩子却不耐烦地应着:“知道了,知道了。”旁边还有一个学生,看校服是隔壁学校的,正拿着英语书小声的读着课文,读得磕磕绊绊,声音却在清晨显得洪亮无比。

车站的声,过路汽车的鸣笛声逐渐增多,交织在一起,嘈杂一片。我无聊地靠着站牌,抬头看着一旁的樟树,樟树长得十分茂盛,枝条疯狂地向四周伸展着,树叶小而密集,从这一丛到那一簇,不留一点空隙。  

今天这趟车等待的时间特别长,站台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有推着拖车去买菜的奶奶,还有低头看手机的青年学生。我低头看了一眼腕表,645分了,3路车怎么还没来?我不由得着急起来。要不打个车去学校吧,我心想。

终于3公交车从路的那头驶来,朝的光刚好照在车头上。车停,扫二维码,上车。中年男司机还会送上一句关照:疫情期间,请戴好口罩上车。

还不算太糟糕,我寻到了一个靠窗的,坐下,将车窗推开一条缝隙。车子启动了,轻柔的晨风吹在脸上很舒服,迅速抚平了我这颗焦急的心。公交车沿着河岸一路东行,不远处就是湘江水流向很远的地方,远远看去,仿佛静止不动。岸边有人垂杆钓鱼,或站或坐,依河建的低楼早已有些年头了,屋旁总立着长长的电线杆,电线们从这头拉到那头,理不断剪还乱是一定的了,估计就算蜘蛛侠来了,也是爱莫能助,但不妨碍它们有一种寂静的美

早晨毕竟车少,加上江边本来就路宽,司机加速了,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地向后闪过。车子途经个站台。每一个站台都有人上车、下车,每一个站台都有等车的人,男女老少各异,有的三五成群,有的独自等待,但我知道,他们都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那辆车。

——”一声急促的刹车声,终于,属于我的那个到了,我抬手看了一眼右手的腕表,还好,今天不会迟到了

有漫长的等待,有焦急的催促,有犹豫,有加速,有骤停,有不急不慢,有抵达的愉悦,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车路人生。

 


铅笔
2023-11-06 10:06:27

它是小屁孩时手中握着的笔,长大了却早已被人忘却。它没有鲜艳的光泽,不具备高强的性能,但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与伴成长。长大后不经意间想到它,便会勾起了一段回忆。

我拉开杂乱的抽屉,清理着杂乱的试卷和横七竖八的笔,忽然在抽屉的一角找到了一只断了一半沾满污渍的铅笔。我突然一怔,记忆中的沉睡的片段似乎一下子苏醒了。真的,与铅笔结的缘实在太多了。

“铃铃铃”,小学时下课铃一响,大家不是纷纷向外跑,而是从文具盒里拿出自己的“战士”,或是派出自己的“将军”,摩拳擦掌准备在战场上大杀一番。只见一个同学用自己的笔杆压住对手的笔杆,用力一按,“砰”地就把笔弹了出去,这就是我们发明的“弹笔游戏”,“乒乒乓乓”几声响,便见得有人欣喜,有人伤心了而我的那支“得力”牌铅笔虽然出身“便宜”,伤痕累累,却一路追随我南征北战,几无败绩,真是我的得力大将。

记得,每每放学回家,在夕阳中,我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零用钱,躲着同学钻进校门口的小卖部,在一排排琳琅满目的铅笔里挑上一个花纹独特、帅气风骚的笔,然后飞快跑出小卖部,装模做样的融入放学回家的队伍中。第二天课间的时候我必会拿给同学炫耀一番“看我的铅笔,天下无敌!”伙伴们羡慕的啧啧声令我满足不已瞧吧,儿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上课好好听课,不准乱画,更不能破坏桌子!”

妈妈发出严厉的警告。可我还是忍不住在桌上留下铅笔的印记。用笨拙的线条勾勒出各种风靡一时的涂鸦:奥特曼、怪兽、火柴人等。这种“成就”令我陶醉,直到有一次我用笔头把桌子给戳了一个小坑,黑色的污渍弄得桌子上一片狼藉,不堪入目。结果被妈妈好一顿教训,但依然抵挡不住我好玩的性,我便索性将阵地转移到家中的墙壁,从客厅到卧室、从地面墙壁,无一处幸免。

进入三年级,钢笔荣升将军征战沙场;初中,黑色水性笔接替挂帅,铅笔则沦为画个辅助线或者圆圈的小兵。甚至当我忘带铅笔时,我会敷衍用黑笔直接做图。铅笔已经被我遗忘在角落中,似乎已经可有可无

今年,家中墙壁翻新,曾经斑驳的涂鸦、歪歪扭扭的数字,用铅笔勾勒的童年痕迹被白色的油漆掩去过往的记忆也似乎被封存了。而此时此刻,这只角落里的,几近废弃的铅笔又带我重新拼凑记忆中的那些碎片。

原来,有些物,有些事,偶尔回望,依然会温暖无比。


尺八
2023-11-06 10:06:12

与伙伴玩了几个小时的皮球后,铁蛋回到了家,饭桌上摆着晚饭。奶奶不见了踪影

他坐在饭桌前,端起饭碗,大口吞咽起饭菜来,玩那么久,他早就饿坏了。此时,只听卧室那一阵响动,不多久,奶奶拿着一根乌棕的木棒走了出来。棒子不是长,大概一尺

铁蛋放下碗“奶奶,这是什么呀?”

奶奶走近前,这下铁蛋看清了,木棒上有五个孔,一端还有斜切口,切口上包着牛角,好似一管箫,又比萧短些,粗些。

奶奶说“铁蛋啊,这东西叫尺八,是唐朝那会儿就有的乐器。这是你爷爷传下来的,当年他可是十里八乡做尺八的好手呢   

“尺八好奇怪的名字”铁蛋提起了兴趣。他从奶奶手中接过哪管尺八,仔细端详起来。尺八做工很精细,管身打磨得很光滑而又古朴亮丽,细闻还有一股淡雅的香,仿若那个年代的烟火风情被重新唤醒似的。牛角温润光洁,錾工细腻,如尺八观察世界的明瞳,富有奇特的活力。

铁蛋试着对歌口轻吹一气,一阵苍茫缈远的声音蓦然响起,吓得他把手中的尺八扔进奶奶怀里。       

奶奶笑了“尺八的声音又高又劲,一般人会觉得刺耳,但如果吹工高明,还是很好听的”话毕,奶奶便对准歌口,手口并用地吹奏起来悠扬的古乐回旋不散,好似山莺的清鸣,又劲松的钢音,婉转腾挪,竟如此好听        

铁蛋怔怔,突然又问“奶奶,您怎么想起尺八出来啊?

奶奶仿佛被问中了心事,垂下头来,叹口气说“你有没有发现,这管尺八很不协调

铁蛋一愣,又仔细看了看尺八,摇头道:没有。

“其实,这管的长度只有一尺五寸,比一般的尺八要短三寸。你爷爷当年给一户土财主家做乐器,制尺八的时候贪图那上好的桂竹,一时鬼迷心窍,每管都给少做了三寸,克扣下了好一批材料。但做短了的尺八音质肯定会受影响,结果很快就被土财主家的乐工发现了。财主于是带人找上门来,打断了你爷爷的条腿……”奶奶已经说不下去了,铁蛋也一阵愕然。      

奶奶将那尺八递给铁蛋“你爷爷后来去垃圾堆里找到这管尺八,带回来好生收藏,为的是警示后人,为人处世千万讲诚信现在我就把你了,你千万不能忘了你爷爷教训

铁蛋抖着手接过尺八,仿佛有千斤重。     

二十年,铁蛋已有了自己的孩子。山头上,一个魁梧的身影与一个幼小的身影并排而坐,一管不标准的尺八正被那魁梧的身影捧在手中,反射着夕阳迷人的光泽。   

        “尺八,真是个奇怪的名字”稚嫩声音说道      

尺八,真是个值得纪念的名字。


变奏
2023-10-08 15:14:31

“你的变奏考级又没过。”      

  疲惫的我刚刚休假一个星期,以为终于可以放松时,接到了吉他老师的电话。我只一秒,心中便已波涛汹涌——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留级了我不知所措,明明自己弹得不错,全曲错误少之又少,可为什么……    

  “你创的变奏不是变奏,”老师微微叹了口气“你纯粹只是改了个弹法而已。变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指法上,要深入地变曲……”老师点开我的变奏录像:音符连贯,行云流水,颇有“珠落玉盘”的清脆。但是,全曲意蕴音调几乎同原曲一模一样,只是弹法有所不同。

我有了些许信心,至少找到了错误根源        

  回到家,我打开音乐库,播放了几首变奏范本。听着听着,我竟感到惭愧这些曲子与原曲大相径庭,但总能让人听出原本的意味。我继续细细品味,终于发现这些曲子大都用了“对比谱曲”。高昂的旋律,可能配上深沉的伴奏;积极的和弦,可能有个低沉的根音。我似乎找到了方向。      

  我弹给老师听,正当我以为自己要过哪知老师却回复说,我仍然未达标说我曲中还有许多原曲成分。老师的话如晴天霹雳,一下就消灭了我的小愉悦。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了绝望。但也许是输多了实在太想赢了吧,我的斗志又燃了起来。

这次修改之前,反复审查自己的内心。综合所有的问题,才发现,我的心中有一丝恐惧不敢逾越的恐惧。就是它,让我不敢放手一搏,大胆去创作。

脑海中突然浮现了音乐库中的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曲调。一曲始,压抑的音调如乌云般铺天盖地,让人窒息。等熬到了副歌,旋律突然变得高昂,恰似阳光喷涌而出,照亮了整个世界。而之前的那片“乌云”,已然销声匿迹,不知所踪。我恍然大悟,我真正惧怕的是未知的结果,于是战战兢兢,畏首畏尾,保留许多参照,情感创新不明显才不是“变奏”……

心,渐渐清醒起来;手,渐渐灵活起来。我试着让清脆的高音与略低的和弦交织,再穿插双音,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感觉。悦耳的高音如山中溪泉,照应着原曲。沉重的低音如大石落水,厚重神秘。听起来,就像一场独立的音乐秀毫不遮掩地展示自己的不同寻常

我忽然感到,这一次的变奏,成功了!


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流浪地球2》观后感
2023-10-08 15:10:51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是以“移山计划”派和“数字计划”派的矛盾来展开故事的。

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要逃离太阳系。怎么逃离呢?“移山计划”派主张在地球上建立数万座的行星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会带领人们一路冲出太阳系,一直到几光年外的新星系里面这项计划耗时数千年,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最终抵达新家园,过上新的生活。而支持“数字计划”的人却认为这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为。还不如把人的意识上传网络,成为“数字生命”就完事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只用把所有数据传上硬盘,就可以拥有安全而平稳的生活,还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并且还会有永久的生命。

不觉在想,有了“数字生命”这样高级的技术,人类还需要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吗?

数字生命看起来对人类有着极大的诱惑。人的感知,人的记忆,甚至是整个身体的数据都可以储存在一个U盘里,通过数字化,人们可以得到永生。

但是数字生命里的你自己,真的是你吗?我认为,数字,生命和人类生命始终是不同的。就比如你在手中拿了一张试卷,然后电脑里有这份试卷的文档。你会认为两者是同一份东西吗?当然不会。如果你在死之前,把自己的数据变成数字生命。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两个你?甚至多个你?数据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复制多了之后,谁是第一个你呢?你自己的数据看起来被转移了,实际上转移的过程不过是复制一份而己。所以说,数字生命里的你永远不是原本的你,选择“上传”差不多等同于你杀死了你自己。

    也许你会认为数字生命会给别人带来亲情,比如图丫丫和图恒宇之间的深厚父女情。但是马兆说过:数字生命里的人类不过是别人的电子宠物罢了。你不能确定,这份数据是否可以产生自己的意识。也许他只是表现得像你而已。上传后的数据只不过是一堆数字,并没有图丫丫原本生动的灵魂。图恒宇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图丫丫早已在车祸中逝去,可以说数据里的图丫丫本就是像电子宠物一样和图恒宇对话。在电影结尾处,无数个图恒宇,无数个图丫丫在无数个粉色房间里。因为图恒宇不止一次地复制了图丫丫的数据,但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图丫丫、图恒宇呢?

我依然认为,人类的“物理生命”才是第一重要的,数据里的“人”始终不是“人”。人类若能永生,世界终将腐朽没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这有限的一次生命,所以它才没有那么廉价,我们在做每一次选择的时候才会慎之又慎。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满江红》观后感
2023-10-08 15:10:26

一首叫《孤勇者》的歌曾经风靡一时,动人的弦律与热血的歌词被人们口口传唱,一句“谁说站在光里的才叫英雄”更加令人感慨。“英雄”一词离我们平凡人似乎很远,我一直认为“英雄”是一个“大词”,离我们很远,但在看完《满江红》,我明白了,凡人,亦可成英雄

观众一见到《满江红》的电影名,便会马上想起岳飞这样的千古英雄人物,可整部电影的主人公并不是而是一群毫不起眼的人物。

张大,原是岳家军中一无名小卒,岳飞被害后辗转来到三舅孙均手下做一名士兵。他不愿苟且偷生,决心为岳飞报仇,并得到岳飞去世前留下的遗言。所以与志同道合的几人一起谋划布局,想要得到秦桧通金的一封信,从而除掉这个奸臣。而瑶琴是一名歌女,被张大赎出后原本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可人们哪里知道,商女也知亡国恨莫笑平民不丈夫。她得知张大等人的计中计正在缓慢推进时,毅然加入了这个计划,在记下秦桧通金的证据后吞信自保,事情败露后临危不乱除掉了秦桧的左膀右臂——何立。他们固然平凡,而且力量本来也不大,但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呢?他们不忘初心,精忠报国,拼尽全力,不惧牺牲,最终让他们堪当英雄”之名

电影里的主角张大,琴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拼上性命来报答国家,立下大功,但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名姓,他们的功绩呢?他们本是平凡人,但他们为了“精忠报国”的信仰,赌上性命也无所谓。

回看现实生活在这个和平安定的新时代里,就没有张大、瑶琴这样的英雄吗?比如浦赛红,她是上海大润发超市的一名普通清管员,她虽负责不起眼的灭蚊工作,但她用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出一套“蚊子兵书”,蚊子在她所负责的区域无处安身。比如绿化工人甄金生,听见有人喊“小孩吊在六层防护网上了”,危急时刻爬上五层护网,用一只手托举小孩的脚,直到半个小时后等来救援。再比如大学生崔译文,不顾个人安危,替同学小梁挡住歹徒刺过来的八刀,结果住进ICU,命悬一线却始终不后悔……他们,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吗?

又或者,我们可能很少有机会替人挡刀,救人于水火,但我们仍然可以做自己的英雄。或许是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或许想要放弃时,鼓励自己“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孩子尽一份责任。只要心中永远怀着热情希望,平凡人也能做英雄

新时代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已经不是英雄的专属写照,可以是我们每一个向往美好明天的平凡人的写照!